「師.時.史.事 」是一個不定期專欄,是專屬於本系師長的分享園地。邀請師長書寫非學術小短文,主題可以是校園某個角落,或是歷史系特色活動;可以是師長的教學研究心得,或是與同儕、師生間的情誼。透過師長們的記憶與敘說,一窺本系的歷史。

波鴻魯爾大學訪學與「EAF未來」計劃分享

本文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吳翎君教授於2024年5月24日至6月14日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訪學記。文中詳細介紹了波鴻魯爾大學正在推動的「東亞未來」(EAF)計劃。該計劃非常敏銳地察覺到跨學科的研究趨勢將引領未來,這將對人文社會科學帶來一種新的機遇,也可能預見了長時段歷史學的復甦。「東亞未來」計劃的第二年博士生招募,預計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之間開放申請,錄取者將可獲得四年全額獎學金。本文分上下兩期刊出(2024年8月和10月)刊出。

上篇

下篇

悼念吾友周俊宇博士

1月初政大台史所周俊宇老師(1980-2023)告別式,來了許多學界師友、研究生及各界人士。我們在東京相處多年,也有些難得的緣分,他的離世令我悲痛不已。留日前我與他無交集,只聽太太說他們讀政大中文系時輔歷史系,惟僅止於點頭之交。俊宇從碩班畢業後,服完兵役接著出國深造,也與日本人同學結婚。晚他一年,2011年我同樣以交流協會獎學金生的資格赴日。會和他熟起來,有幾個機緣。

在密蘇里大學教學的日子

今年夏天有一位新老師加入歷史系大家庭!特別邀請陳南旭老師寫一篇小短文,介紹專長領域、研究興趣,並分享過往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教授「東亞文明史」的故事。

《克麗歐的轉世投胎:影視史學與大衆史學》的兩篇序

繼先前分享為他人的書所寫的序文之後,周樑楷老師此番分享為自己的新書《克麗歐的轉世投胎:影視史學與大衆史學》所寫的自序﹐再加上本系陳登武老師所寫的序文,讓我們透過這兩篇序來認識這本書!

周樑楷老師的自序
〈大史學 2.0 向前走〉

陳登武老師的序
〈從克麗歐的轉世投胎到大溪地女人的口傳歷史〉

讀江勇振《楚材晉育:中國留美學生,1872-1931》 一部近代中國知識精英的縮影

翎君老師近日撰寫一篇書評,並刊登於獨立評論網站。很可惜礙於篇幅,文章內容略有刪減,而決定將完整版原汁原味投稿於「師.時.史.事 」專欄。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學部參訪記錄

欣宜老師於這個夏天飛往本校姐妹校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學部,參與德國臺灣協會於該校舉辦的臺灣日活動,並進行兩次公開講座。讓我們透過老師的文字,來認識這所與我們頗有淵源的學術機構,以及他們對於臺灣研究展現的熱忱。

搭起與系友溝通的平台 建立和外界交流的網絡
——為本系電子報創刊10周年而寫

2012年7月1日,本系電子報正式創刊,並由當時的系主任登武老師寫下創刊辭,至今仍刊載於電子報首頁。2022年7月正是下一個十年的起點,特別邀請登武老師為我們分享創刊時的故事,以及對於未來的展望。並且,邀請當時促使電子報從無到有的幕後推手,陳韋聿系友分享鮮為人知的珍貴記憶。

史丹佛大學校園沈思

2022年3月底,翎君老師前往加州史丹佛大學做短期研究,即將回國前捎來對於歷史系的關心與思念,並分享於他方查閱檔案與寫作等生活點滴。也可藉此文章,一窺老師如何看待史料與歷史寫作的關係,以及對於研究對象所懷抱的溫暖關懷。

來自花東縱谷的美國夢

早在構想「師.時.史.事 」專欄之時,便邀請翎君老師為我們分享寫書與出版相關心情,畢竟文學院的我們多少都懷抱著出書的夢想吧!沒想到時隔兩年,卻收到這篇遠比預想更豐富、更溫暖的文章,讓我們不僅看見一位師長的誠摯回應,也進一步認識她所懷抱的學術熱忱,以及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心。

image002

師大歷史研究所與我們的半世紀情緣

2020 年 11 月 27、28 日,本系舉辦第三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學術研討會,同時也是創所 50 週年的慶祝活動。研討會尾聲,麗月老師為我們說歷史所的過往故事,才發現如今再熟悉不過的許多事物都是伴隨而生,像是每週四下午的「研究生講座」、每半年發刊的《臺灣師大歷史學報》,師大歷史所的「歷史」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間。

 

教師近訊數語:
林欣宜譯埃斯基爾森《日本與東亞的帝國轉型:臺灣出兵與日本帝國主義之萌》(2021)

欣宜老師分享翻譯專書的心得,並以「既是享受,但也十分艱熬。」來形容那段過程。短文中也分享〈譯序〉、〈導讀〉與第一章試閱內容,可以進一步延伸閱讀~

初識兩位新老師

開學倒數一個月,雖然這個暑假有點過於安靜,但相信很快就會熱鬧起來的,如同這個月有兩位新老師加入我們系!特別邀請盧省言老師與陳建元老師為「師.時.史.事 」專欄寫篇小短文,聊聊學習背景、談談研究方向。

20210816

盧省言老師:

2021對於全臺灣的人來說帶著抑鬱跟衝擊,原本在疫情全球肆虐之時建立自己穩固堡壘的臺灣,在5月迎來了第一波嚴重疫情。或許對很多人來說2021是最可以直接進垃圾桶的一年,但對我來說,2021是最珍貴的一年,因為就是在今年,我來到了臺師大歷史系服務。

陳建元老師:

「在蘇格蘭的幾年留學生涯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人事物,不過Dan的人生經歷是其中最令人精神振奮,也是在我研究感到疲乏之時,鼓勵我再堅持下去的重要啟發。長久以來,不時都想下筆寫下Dan的故事。」

怎樣閱讀新款的世界史?

第二篇文章來自本系兼任教授周樑楷老師,是近期為《被發明的昨日》一書所撰寫的導讀。而這個分享背後有個溫馨的小故事……

本系吳翎君老師於某次談話間提及「師.時.史.事」專欄時,周老師便認為此篇導讀非常合適,並熱情分享。而翎君老師在促成這段緣份之餘,還費心與廣場出版社聯繫並取得授權。

世通傳奇

對於 80 幾、90 幾級的歷史系系友而言,說起「世通大拜拜」肯定都有許多回憶湧上心頭。從來沒有一堂課的期末考試這麼具有話題性,首先,你想寫多久就寫多久!也不知到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寫愈多分數愈高的訛傳,更激起大家卯起來寫的傻勁。其次,有吃不完的「貢品」,一場世通考試可以使你看透人情冷暖,學長姐們精心準備茶飲、點心來展現關愛之情,卻也會有「沒有剖開的鳳梨」、「生鮮食品」這般惡搞行徑,令人哭笑不得。最神奇的是,在師大夜市驚見本該在教室奮力寫卷的同學,對方還淡淡地說:「我出來走走尋找靈感。」

第一篇文章便邀請本系退休教師,劉紀曜老師,為我們說說「世通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