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克麗歐的轉世投胎到大溪地女人的口傳歷史

第一位將美國史家海登‧懷特(Hayden White)首創的英文 historiophoty翻譯成影視史學,並且在華語圈被廣泛使用,乃至於造就今日各大學歷史學系有影視史學課程的學者,就是本書的作者周樑楷教授。

在臺灣學術圈,將 public history 翻譯成大眾史學,並給予周延定義,且身體力行,積極推廣的先驅者,也是本書的作者周樑楷教授。

本書的每一篇文字都記錄了周教授近三十年來推動、推廣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的真實歷程,即便無法與周教授一起同行的讀者,也可以透過本書完全掌握其精髓。

如果文字的歷史女神克麗歐在華語圈投胎轉世為影視的歷史女神,那麼周教授就是那位催生者;如果有人能施法讓大溪地口述女人從高更的畫作中走出來,成為活生生的歷史見證者、大眾史學的實踐者,那麼周教授就是那位施法者;而這本書則是周教授催生、施法的總集結。

一九九九年六月,周教授在《臺大歷史學報》發表〈影視史學、知識基礎與課程主旨之反思〉,這是一篇史學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磅巨著,宣告華語圈「影視史學」的誕生,克麗歐正式在臺灣投胎轉世。周教授不僅將 historiophoty 翻譯成影視史學,還清楚賦予該詞彙更豐厚的定義,同時將這門新知識、新課程與新史學理論結合,提出「虛中實」、「實中實」、「實中虛」等文史思辨方法,勾勒出影視史學作為一門新興課程所應該具備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準則,絕對稱得上是歷史學門的重大事件。

周教授這篇文章雖然有如平地一聲雷,敲開一片歷史學門的新興領域,但卻絕不是突如其來的。在此之前,周教授已經發表多篇影視史學的相關論文,亦即收錄在本書第一單元的其他多篇論文,可說是醞釀本文的先期之作,也可以說是先有實務操作,後有理論發展,展現周教授在建構影視史學作為一門專業歷史學科的費心經營與細膩策略。

因為定義更加豐厚,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符號,也是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因此岩畫是人類最早的 YouTube;因為提供了分析影視歷史文本的思維方式或知識理論,因此可以探討任何影視文本的因果關係、敘事史觀、虛實真假,所有的影視分析都有了理論的依據,而這些正是單元一的精華。

在這些文章中,尤其讓個人感到驚艷的是〈玻璃與近代西方人文思維〉一文。乍看之下,讀者或許會疑惑玻璃和人文思維有何關係?又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跟影視史學有關係?只有仔細品味,才能瞭解周教授的匠心獨具,慧眼所在;也才會被本文所鋪陳的綿密論證與開展的壯闊視角而震撼。讀者若細心閱讀,肯定會拍案叫絕。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從中興大學退休轉任逢甲大學的周教授,舉辦了「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研習會」,收錄在本書中的〈大眾史學的定義和意義〉就是該會的主題演講,這篇文章同樣具有劃時代意義。也就是在這次演講中,周教授有如施加魔法般地讓大溪地口述女人從高更的畫作中走出來,成為活生生的歷史見證者、大眾史學的實踐者,同時也賦予大眾史學明確而周延的定義。由此而展開村史、佛寺史、教會史、自傳、異國深度歷史文化旅遊史等各不同層面的推廣與書寫。周教授既點出專業史家的困境,也指引一條大眾史學書寫的道路,同時也成為推動大眾史學的實踐者,而這也就是單元二的精華所在。

就個人的體會而言,影視史學本身就是探討各種靜態、動態的影視文本,其中當然包含電影導演的創作理念與歷史意識,從而可以認定電影導演,乃至於一切靜態圖像、岩畫等等創作者,就是作為一種大眾史學的實踐者。因此,關注影視史學,很自然就走向關注大眾史學,兩者之間一脈相承,並無任何違和或牴觸,這也是為什麼周教授能夠那麼自然的將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巧妙結合的原因。周教授將二者結合的自然順暢,如行雲流水,恰到好處,可說深深造福學界,也更加開拓了歷史學門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本書第三單元,題為:「歷史文化評論」,就我個人閱讀的理解,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不是表面的歷史文化評論,而是兼具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的跨域結合,其中文字所展現的面向,或有心靈圖像、或有精神圖像、或有視覺圖像者,從而使這個單元既具有影視史學評論的意義,同時也符合大眾史學的內涵,但又似乎是在極深層的內在文理中,將兩者緊密結合,而形成所謂的「歷史文化評論」,這些評論無論是深度、厚度或廣度,乃至於普及性,都遠遠超越一般的歷史文化評論,因而使得每一篇文章讀起來都帶給讀者一種豁然開朗、眼界大開的感受。

作為周老師的學生輩,非常榮幸比其他讀者更早讀到本書,甚至還受邀撰寫這篇序文,個人深感惶恐不安。與其說這是一篇序文,不如說是個人閱讀之後的一點心得與體會。

二〇〇二年我準備在當時任教的一所中部的技職院校(中臺科技大學)開設影視史學的課程,擔心所學不足,又因為知道當時任教於中興大學的周教授,正是這門課在臺灣的開山祖師,於是鼓起勇氣給周老師打電話,獲得老師熱情回應,並約定幾天後前往老師府上請益。在前往拜訪周老師之前,有熟識周老師的師長提醒我:老師一向早休息,不要耽擱太晚。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前去,沒想到當日見面,周老師看了我規劃的課程架構之後,傾囊相授,欲罷不能,即使我不斷提出擔心打擾老師太久的提醒,老師還是非常客氣地留住我,直到超過十一點,才不得不帶著飽滿而豐富的收穫離開,這是我與從未謀面的周老師的第一次見面。不知道當天離開時,老師是否有「『陳』生今去,吾道東矣」的期許?這麼多年來,我也因受教於老師,在學校裡開過多次影視史學的課,可惜學生不才,恐怕無法真正傳遞老師的學說。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正是老師在建立影視史學理論與推廣大眾史學經驗的精髓。我個人因為受益最多,非常樂意向讀者推薦本書。是為序。

陳登武 2022. 0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