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口耳相傳的「世通傳奇」並不是刻意製造的,而是同學們因緣際會無意中在我的默許與陪伴下接續形成的。我是81學年度(1992)接任大一「世界通史」這門課,一直到98學年度結束(2010),前後共18年。「世通」上課時間是星期五下午兩點到五點,隨堂考試時間亦同。剛開始是有少數幾位同學無法在五點鐘交卷,我允許他們繼續答卷寫完為止,有寫到六點鐘也有寫到七點鐘的。後來就直接宣布不限時間,寫完為止。因此越來越多的同學寫到六、七點,甚至有寫到八、九點的,而破記錄的一班是96級,幾位同學寫到快十點了還沒交卷,我只好限他們十點交卷,因為教室大樓10點15分要關門,這是唯一一次的限時交卷。因為同學們答卷往往超過用餐時間,有些貼心的學長學姊徵得我的同意給學弟學妹送點心、飲料,因而形成「世通」考試的慣例,也是讓同學們感到溫馨的一幕。有時學長學姊或先交卷的同學會在教室外面等著,準備迎接交卷的學弟學妹或同學,一起去慶祝考試完畢脫離「苦海」。我只是陪同學們渡過這一場漫長時間的考試,而因為這一場考試在同學們之間所形成的種種情意與趣事,讓同學們津津樂道且值得回憶。所以,如果我們歷史系真的曾經有過所謂的「世通傳奇」,那也是這18年中歷屆同學所共同創造的共同回憶,我則與有榮焉。
劉 紀 曜 2021. 04. 16
承蒙詠芝助教邀請,能為母系特殊的「世通傳奇」提供一點感想無疑倍感榮幸!雖然我覺得誠如老師所言,此「傳奇」其實是長久以來臺師大歷史學系師生所共同創造,曾經歷這段「歷史」者理應皆有發表想法的資格,我未必是最合適人選。然在助教提醒說我已被老師點名後,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歷史記憶」可能有誤!昔日我的確花比一般同學更多時間撰寫世通考卷,但始終以為每屆大概都有幾個類似案例存在,沒想到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拜讀老師的文字後,許多回憶不禁湧上心頭,以下我就不揣淺陋略為與各位朋友分享。
猶記得剛進大學時,無論對老師上課模式還是申論題的考試形式都不甚熟悉,這也使得我對轉眼即至的大一上期中考感到格外緊張。此時恰巧聽聞學長告知世通考試因頗有盡情發揮空間無須過度擔心,內心對期中考之壓力頓時減輕不少。不過在經歷第一次世通考試的洗禮後,才驚覺事情沒有想像中來得簡單。雖然我在考試過程中只花一點時間吃東西與上洗手間,但我一路拼戰到近十點的成果,事後與一些同學討論才發現其實並未寫得特別多。經過一番反省我體悟到自己在答題策略與心態上必須有所調整,才能讓作答更有效率,但很可惜最終似乎仍不得要領,導致每次世通考試一不小心又寫到將近十點。印象中每次交卷時我都很不好意思地向老師表達歉意,而老師總會露出和藹的笑容說聲沒關係。
說來慚愧,我雖然對歷史一直很有興趣,但我的「時間感」其實不大好,常覺得自己是位「時間失控大師」。時至今日,我依然每天都在認真思索如何於有限時間內,撰寫出精準恰當的史學文字。不過或許正如同世通第一堂課老師所提點著名史家卡爾(Edward H. Carr)之名言「歷史是現在與過去間永無止境的對話」般,歷史書寫很可能是段沒有終點的旅程,而身臨其境應如何自處之微妙似乎又盡在不言中。非常感謝老師當年的寬容,讓剛接觸大學課程的我們,有機會學習用自己的節奏努力答題,那幾次從下午至夜晚的馬拉松式奮筆疾書,迄今仍令我感觸良多。最後再此感謝助教的邀請,很高興有幸能為母系這段特殊歷史的故事記載,盡一點棉薄之力。
96級畢業生 鹿智鈞 2021. 0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