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研究生講座】2024.11.14 柯志明院士:清代臺灣的人群分類與治理部署:向先驅者施添福教授致敬

院士系列講座

講題:清代臺灣的人群分類與治理部署:向先驅者施添福教授致敬

主講人:柯志明(中央研究院院士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時間:2024 年 11 月 14 日(四)14:20-16:20

地點:本校進修推廣學院1樓演講堂(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29 號)

如非本系碩/博一、二年級學生,敬請填寫表單線上報名

講者簡介: 

柯志明,中央研究院院士,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研究旨趣在,透過治理實作的體制分析,建構一個以外來國家權力與在地臺灣社會間之互動作為主軸的歷史解釋架構,為臺灣社會變遷提供一主體性史觀。過去研究的領域包括歷史社會學、發展社會學、工業與勞動關係研究、農民研究,在時間軸上採取逆溯的方式,始於當代農民分類和分化研究以及都市小型製造業生產組織和勞動體制研究,繼而戰後土地改革研究,日治米糖相剋體制研究,終至晚近清治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研究。

演講內容提要:

施添福教授〈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1990) 與〈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1998) 兩篇先驅性的研究,分別就(高山族、平埔族、漢人)族群以及(福佬、客家)社群的分布與關係,提供開拓性的探討,堪稱是清代臺灣人群分類版圖的先驅研究。

基於前述施添福研究的基礎,講者進一步探究清代臺灣的人群分類與治理部署。本演講除說明十八世紀下半葉「生番在內、漢民在外,熟番間隔於其中」(福建布政使高山語)的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三層制)如何在國家權力策略性的治理部署以及底層──「熟番」與「奸民」──的對應行動和反抗下,生成與轉化之外,同時試圖闡明國家權力在十九世紀時於前述常態治理體制之外兼行運用權變部署,「兼用經權」(閩浙總督方維甸語),利用漳泉客社群分類矛盾分化漢人社會,終至以權害經,造成民間武力的坐大與失控,以致殃及前者。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提供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