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教授的學術研究以闡釋政治思想的義理為職志,同時注重歷史脈絡與當代議題。著作包括《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榮獲第三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以及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2020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探索政治現代性:從馬基維利到嚴復》,與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曾獲選為Bradley Foundation Fellow、Fulbright Exchange Scholar,並榮獲教育部第65屆學術獎(社會科學類)與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次。學術服務方面,曾擔任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研院學術諮詢總會副執行秘書、中研院人社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國科會人文處政治學門召集人,以及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編輯委員。
演講內容提要:
以撒.柏林所提出「兩種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的著名理論,是否適用於解釋台灣自由主義的發展?本演講運用系譜學以及脈絡主義的分析法,以張佛泉《自由與人權》成書過程為主軸,闡釋五○年代《自由中國》以及新儒家對於自由的不同觀念。張佛泉的原始計畫乃是「諸權利即諸自由」的經驗主義式論述。這個觀點引起了徐復觀的批判,導致張佛泉修正其計畫,區分自由的兩個意義系統:人權保障與內心自由,並且運用觀念論來闡釋內心自由。本演講同時分析殷海光對於張佛泉的修正有所保留,以及殷海光本人的自由觀,並檢視同時期牟宗三的「民主開出論」。通過系譜學的爬梳,本演講嘗試呈現五○年代港台自由觀念的多樣面貌,去除「自由主義者主張消極自由、新儒家主張積極自由」的一般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