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專題講座】2025.3.13 張嘉鳳教授:讀書、科舉與疾病──以醫學文本為考察中心

卓越系列講座

講題:讀書、科舉與疾病──以醫學文本為考察中心

主講人:張嘉鳳(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25 年 3 月 13 日(四)14:20-16:20

地點:本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

如非本系碩/博一、二年級學生,敬請填寫表單線上報名

講者簡介: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學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醫學史、天文學史與數術史。曾應邀至美國芝加哥大學(2000-2001)、哈佛燕京學社(2004-2005)、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2007)、德國斐德睿.亞歷山大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國際人文研究中心(IKGF, 2014-2015)訪學。2010-2011 年,受邀為美國傅爾布萊特(Fullbright Program)駐校學者與美國道明會大學講座教授。2015-2022 年任 IKGF 理事。2016-2023 年任國際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Critical Study of Divination 副會長。2018 年起擔任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資深編輯,編輯與出版系列叢書 Prognostication in History。

演講內容提要:

科舉考試是古代中國取士的主要途徑,讀書制藝與參加科考遂成為求取功名者的必經之路與生活常態。為此,士人往往主動積極的投入,父母師長亦殷切鼓勵莘莘學子力爭上游,社會因此瀰漫稱頌勤學與入仕的風氣,從而共構士人的生活圖像及其歷史記憶。在此一普遍的價值取向之下,大多數的文本樂道士人之好學勵進,繼而歌頌鯉躍龍門的歡騰。然而,士人在勤向窗前讀經書之際,不免付出健康的代價,而考試所帶來的緊張與壓力,甚或屢試不第的焦慮與沮喪,亦可能損及身體,惟此情狀多隱沒於上述文本之中。即使如此,我們仍能從醫學文本尋獲蛛絲馬跡。據此,本文擬從醫療的角度出發,以因讀書制藝、參與科考與名落孫山而患病的案例為中心,一窺讀書與考試對士人身心的影響,揭示士人日常與健康交織出的幽微面向。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