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訪談:97級張尹寧

眾彩錦繡、眾字辭義
97級系友張尹寧訪談

  • 訪談/撰稿:趙仕桐(本系112級)
  • 訪談時間:2022.04.23

受訪者簡介:

張尹寧,師大歷史97級、臺大歷史所畢。曾任外電編譯、廣告製作公司專案企劃、《商業周刊》行銷副理,現於天下集團《康健雜誌》旗下專攻熟齡讀者之媒體「大人社團-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擔任成長編輯。

張尹寧

 

對文字的執著

從小張尹寧就喜歡看書,東西看多了,順理成章有了寫東西的興趣,時常備著筆記本,記錄生活的觀察,每天都流轉於讀跟寫的循環中。

因為喜歡寫作,她在就讀北一女期間,開始猶豫要就讀中文系還是歷史系,當時她對於大學的實務並不知悉,但明白自己對於資料運用和邏輯思考相當生疏,希望在歷史系得到相關訓練,因此申請師大歷史系,也順利通過筆試入學。

一份持續百年的作業

在學期間,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課程,一是後來在研究所專攻的領域——葉高樹老師的清史,二就是施志汶老師的「臺灣政治史」。臺灣政治史的課程啟蒙她,讓她回家為出生於1927年的祖父做了一份口述訪談,得知祖父在日治時期從公學校畢業後,輾轉赴日留學、遣返回臺後考上中國民國海軍學校的故事,後來運用日治時期所學,協助政府和民間與日本技術對接發展的故事。

施老師為這段口述歷史下了一個標題:〈世變與嗣應〉,揭櫫在那個蜩螗的時代,政權不斷更替,身為一個臺灣人如何面對大環境變遷。這份口述訪談現已成為張尹寧家人共同享有的瑰寶,她近來也藉著謄寫祖父的日記,找出更多的家族記憶和家人分享。

除了自己的家族史外,張尹寧近年來也喜歡考察臺灣的歷史建築,例如桃園神社。

學習、實習、研究、轉念

大四那年,張尹寧修習莊吉發老師的滿文課,就讀研究所時期,修習林麗月老師的明史課程和葉高樹老師的故宮檔案解讀,另外也到臺大修習陳熙遠老師的明清文化研究以及陳國棟老師的明清經濟史,更把握機會於東吳大學旁聽中國清史學者定宜庄老師的清史課。

從葉高樹、林麗月、陳國棟、莊吉發老師再到指導教授陳熙遠老師,張尹寧說,這些老師一路上對自己的指點與照顧、關懷,遠已超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範圍,直到她出社會後依然如此,每每想起,心中都有無限感激。

大學期間,張尹寧修習教程,也完成實習、通過教師檢定取得教師證。但由於想要精進歷史學訓練,實習結束後她選擇回到研究所就讀,投身於自己喜愛的明清史。

在就讀研究所的過程中,她透過陳建守學長的引介接觸到敘事史學,再加上對於孔復禮、魏斐德、勞倫斯‧史東等史學大師清史作品的景仰,讓她致力於寫出「老嫗能解」的流暢歷史文章。

26歲的決定

研究所順利畢業後,張尹寧選擇走入社會,並期許成為一位文字工作者。由於出版社都希望求職者有相關編輯經驗,於是她先找到一份在廣告製作公司擔任科技領域外電編譯的工作,憑著拚命的精神,在面試前一天反覆閱讀相關文章,將所有的術語都背起來。雖然面試過程十分順利,但因沒有相關經驗,於是被要求回去寫兩篇試稿,仍舊順利錄取。

張尹寧現在回過頭分析,自己當初為何可以在完全不懂的科技新聞領域中與業內人士溝通無虞?乃係出於歷史的訓練,讓她具備蒐集、過濾、整合資料的能力,以及深刻的問題意識。

後來公司選擇結束內容相關業務,於是老闆將她調職為專案企劃(PM),幫助工程師、設計師與客戶三方進行溝通,同時也負責寫一些行銷文案。

由於當時的公司就在師大附近,她總會在工作心煩意亂之時,回四樓研究室找葉老師談心,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聆聽、鼓勵她可以考慮唸博士班,或是用老師自己的方式肯定她的工作和選擇。

有兩段師長的鼓勵,是張尹寧至今始終放在心裡提醒自己的。一是葉高樹老師說的:「要勇於發問、不要害怕別人因為你不懂而輕視你,敢發問的人,最後才是贏家。」二是陳熙遠老師說的:「你永遠不能用過去的你證明你自己,你只能用現在的你證明自己。」前者讓張尹寧勇於走出舒適圈,獲得更多有益的意見,後者則讓張尹寧不斷提醒自己活在當下、追求卓越。

因著對西洋古典史和文藝復興的熱愛,張尹寧在出社會後,終於有機會到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廣場圓夢。

商周帝王宴

後來張尹寧成功應徵到《商業周刊》生活事業群的行銷工作,配合副刊alive的生活品味報導,籌辦提供讀者「沉浸式體驗」系列活動。當時商周與故宮晶華正籌備一場「故宮帝王宴」,在與故宮晶華開會前,她特地請半天假到故宮找莊吉發老師請益。

莊老師退休多年,但每天都依然會到故宮圖書文獻處做研究工作,一旦遇上研究上的問題,張尹寧總會到故宮和莊老師請教,和藹的莊老師在聽完問題來龍去脈後,就會走到一側書架抽出「對症下藥」的那本書來。張尹寧說,莊老師的存在令人安心;當她向莊老師表明「故宮帝王宴」的工作後,莊老師隨即拿出了一大疊的資料,其中就包含了《御膳單》以及莊老師自己寫過的清代宮廷飲食文章,讓她帶著這些資料投入工作,順利完成專案。

張尹寧說,由於當時已經離開學界一段時間,但在進入商業媒體後還能從事與自己所學相關的工作,而且這些知識都是老師們教給她的,她想將這份感謝回饋給老師們,因此邀請莊吉發老師、葉高樹老師、陳熙遠老師以及陳國棟老師赴宴,但諸位老師都非常客氣,不想給初入社會的她太大負擔而婉謝。不過,師生間的情誼可見一斑。

進入內容與社群經營

由於對文字的喜愛,張尹寧一直想從行銷跨足內容領域。後來,她想起自己一直以來想寫歷史故事的志趣,於是運用工作所學,架設了一個史普網站「歷史小豬愛說話」 。

後來到康健雜誌,她想做與內容相關的工作,由於沒有內容相關的工作經驗,當面試官問她是否有作品時,她便拿出自己先前寫的史普文章,確認文筆後最終錄用。

回想這段經驗,她指出如果自己沒有寫下這些文章的話,可能就無法向長官證明能力,並得到這份工作,成為一名數位社群編輯。最近的她,除了文稿編輯外,還多了發稿的工作,需要根據組織策略和讀者閱讀喜好請記者採訪,或請編譯寫稿。

同時,結合先前的數位相關經驗,她還必須監測網站和社群平台的各種數據,並和同仁分享。她說自己有點像橋樑的角色,因為做內容的人不一定懂數據,而做數據報表的人不一定懂內容,跨部門的整合與溝通尤其重要。

發稿的工作勢必得揣摩讀者的需求,透過前面所說的後台數據監測終究是有侷限性的,數據只能傳達結果,還是必須回到先前所受到的文化史研究訓練的經驗來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洞見與判斷。

張尹寧和來康健雜誌進行企業參觀的大學同學分享社群經營心法

不過熟齡讀者的心境或是經驗,卻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如同今日許多長輩都有透過「內容農場」來獲取偏門健康訊息的習慣,社群分享以及演算法的推波助瀾,都提升長輩看到內容農場,也就是未經證實的內容的機率。

張尹寧說為了在演算法的遊戲規則下與農場文競爭,除了利用正確、論證扎實的內容增加競爭力外,她還會透過歷史學「孤證不立」的原則,尋找更多可信的資料來源,來佐證自己產出的內容。

她也談到一句業界的名言:「Content is king but engagement is queen.」不只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也會透過吸引人的標題和社群文案,讓讀者和內容產生互動。

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反派都有些駭人的「陰招」一樣,內容農場對於長輩的吸引力很多時候是建立在販賣焦慮、製造恐慌的基礎之上。張尹寧說自己非常排斥這樣的作法,她在上任之初就和總編輯確認公司不會進行這樣的操作。

她的做法是用正向的方式告訴讀者「怎麼做會讓你的生活更好」,換言之,她不會告訴讀者「你不這麼做就會得肌少症」而是告訴讀者「如果這麼做,你到70歲還能繼續爬高山」,後來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受讀者所喜歡的。

人們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了流量與收入,組織也無法運行,不過張尹寧說自己總是在現實中偷渡著自己的理想,理想與現實並非二元對立的關係

想對學弟妹想說的話

除了想和學弟妹再次分享前面葉高樹老師所說的:「勇於發問、不要害怕別人因為你不懂而輕視你。」以及陳熙遠老師的提醒:「你永遠不能用過去的你證明你自己,你只能用現在的你證明自己」,張尹寧也提醒學弟妹,平時可以多鍛鍊自己邏輯思考、搜集資料和建構問題意識的能力。多看多學,不要怕走彎路,看似不是直接通往目的地的彎路,或許能讓你學到意想不到的技能,讓自己在這個斜槓時代活得更自在。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