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與熱情

  • 撰稿人:鄭凱威(本系大學部109級系友)

我是109級的鄭凱威,今年有幸考取臺大社工所。鑑於在準備研究所過程中,受到周遭許多人的幫助,因此寫下這篇心得分享,期待將得到的幫助傳續,也希望能鼓勵正考慮準備研究所的學弟妹們。

凱威與他的新篇章

 

背景與動機

我原先曾透過校內管道申請赴外交換,並預計於去年,亦即109學年度上學期(大五上)出發,不料卻碰上疫情,使得交換期程延遲至109學年度下學期。當時的我認為,國外疫情在短期內或許不會消退,認定即使推遲一學期、甚或一年也無法順利成行,因此決定在去年應屆畢業。隨後,歷經約莫三個月的空白與沉澱,最終決定報名研究所考試,準備考取社會工作研究所。

對社會工作領域產生嚮往,與自身成長經驗及高中曾參與偏鄉營隊有關。雖然指考後填志願時,我因對臺灣史較有興趣而將歷史系做為第一志願,卻在經過歷史系兩年的洗禮後,發現自己更喜歡與人有高度關聯性的領域,因而重拾對社會工作的熱情。除了閱讀周遭相關資訊與書籍,我也在大三時申請校內的社會與傳播學程,修習師大社工所開設的課程。記得在修習「社會個案工作」這堂課時,授課老師曾說過「會踏入社會工作領域的人,有很大部分都跟自己的生命經驗有關,使得自己產生某種使命感。」這段話既促使我確立未來方向,決心報名社工所考試,也在後來的備考過程中鼓勵我許多。

確立社工所為目標後,我幾乎便同時放棄推甄,全心準備考試。之所以未報名推甄,是基於非本科系出身,加上準備時間過於短暫,無法寫出一份完善的研究計畫;此外,我將臺大社工所作為第一志願,受限於校內成績不佳而無法申請,便打消推甄的念頭。現在看來,即使全力應付筆試,在「社會工作研究法」考科中,仍可能面臨設計一份簡易研究計畫的考驗;此外,我在備考過程中時常感覺快支撐不住,若當時能把握推甄並申請其他志願,除了增加一次應試機會,也可能在此階段便獲錄取,為自己增添不少信心。不過或許也是這份「孤注一擲」的心理壓力,促使我堅持下去並考取第一志願。

 

備考過程

自從進入歷史系後,無論是期中期末考試的申論題,或是課程中的各項報告,皆是在訓練我們對文字的掌握度,以使自己的論述更為完整。社工所考科中的申論題也是如此,由於每個人在答題時的論述基礎不同,因此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寫出脈絡清晰的文字,便是獲取高分的關鍵。就這點而言,我認為歷史系四年的訓練相當有幫助,同樣身為跨考生,學長姐分享備考心得時,常提及申論題難以下筆,但我們卻已有一定的理解與熟悉,這或許是歷史系學生所擁有的優勢之一。

由於社工所應考科目頗多,為此我報名補習班。補習班的課程大多是雲端非同步課程,原先排定進度準備按時觀看課程,卻因為自身惰性、打工忙碌與準備過程中受挫,使得進度落後許多。痛定思痛後,我辭掉打工、重新安排進度,努力將前兩個月落下的進度在兩星期內補完。在此,除了感謝家人經濟支持,使我生活無虞,也很感謝每天一起窩在師大圖書館專心準備考試的朋友們,若非他們的情感鼓勵,我沒辦法在受挫時快速復原、重振旗鼓。

依照進度上課之餘,我也不忘翻閱其他專書與期刊。參考批踢踢上的學長姐經驗分享,發現只需準備一兩本各科參考書作為主要考試用書即可,其餘則可依照自己興趣挑選相關書籍。以社工領域舉例,除了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研究法、社會統計為主要考科,更有諸如原住民社會工作、家庭社會政策等更為細分的主題書籍。期刊方面,則可翻閱《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社區發展季刊》等。

由於我跟朋友們每日皆在師大圖書館讀書,便就近利用館內資源。然而,畢業生只能透過校友證入館,不僅無法使用師大wi-fi、瀏覽線上期刊、借用館內研究室小間,且需繳納每年1000元的書籍費始能借書,因此建議非應屆備考的學弟妹可申請延畢,以便利用學習資源。

考試科目與準備技巧

社工所的考試內容不外乎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研究法、社會統計四大領域,以我報考臺大、政大、師大、北大為例,依各校考制不同又可合併為二或三項專業考科,再加上英文。以下將以臺大社工所之考制,分項說明我準備各考科的方式:

  • 社會工作

包含大部分社會工作領域的內容,看到「社會工作」時會浮現的第一印象都在此考科,例如社會工作的淵源、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實務工作的各大學派、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各個主題等。

近年來的考試題目似乎有範圍擴大的趨勢,雖然偶爾仍有名詞解釋,申論題則從背誦題型轉為應用題型,如臺大便以去年發生在該校的自傷事件為題,請應試者說明若自己是校內社工師,將會應用社區社會工作中的哪一模式與哪一理論,設計相關輔導活動。

由於社會工作者所受的訓練與自身偏好不同,對於同一事件會產生不同觀點,在採用理論上亦有差異,因此作答時並不存在所謂正確答案,只要對各項理論有足夠理解,能夠說明自己為何採用此種方式,並以舉例方式詳述自己如何設計方案即可。

  • 社會政策

包含社會政策、社會立法、社會福利等小科目,如社會安全制度、福利輸送與給付、社會安全網等內容。與前述提及社會工作考科相同,此科目近年來也以應用題型為主,臺大在今年的考題中便以全球疫情大流行為背景,請應試者說明女性在此情況下是否受到影響?政府該以何種方式幫助其改善困境?若選定「就業」作為答題主軸,可闡明女性之所以多居於高取代性的次級勞動市場的原因,以致於更易受裁員而失業,從而得出除了發放失業津貼,也須規劃各項就職訓練與制定職場友善政策,由根本改善其就業困境之結論。

  • 社會工作研究法(含社會統計)

雖然起初因為對社會科學相當陌生,在準備時可說吃盡苦頭,但上手後才發現其實是最好準備的科目。相較於前述兩個考科,即使熟讀書中內容,也可能因無法良好應用在題目情境中而使得論述不完善,準備研究法只要掌握社會研究法三大典範、質化與量化研究取向及其方式等邏輯,便能套用至不同主題並設計簡易研究計畫。建議可從學位論文中,選定質化與量化研究各一篇論文,並熟讀研究設計與研究結果等章節,便於理解研究法邏輯。

至於社會統計,由於在補習班接受面授訓練,使我能夠快速上手,若是自學則可以選一本翻得順眼、看得下去的參考書。有些計算或許過於繁雜而令人眼花撩亂,所幸近年來的考試也多以觀念為主、簡易計算為輔,只要願意花時間,仍舊能搞懂基本觀念(本人學測數學7級分)。

  • 英文(B)

這一科可以說是我最不用心準備的科目,原因在於臺大社工所並不將英文計入總分,而只以應試者分數前75%作為門檻(今年為46分);政大雖然會考英文作文,但英文科目的加權不比專業科目;師大只佔總分10%,北大更是直接不考。偶爾會閱覽英文資訊的我,多將時間用在準備專業科目,閒暇時才拿出手機上的英文字典瀏覽單字、寫寫考古題。雖然如此作法對精進英文能力相當不妥,但畢竟時間有限,在進度嚴重落後的情形下只好先選擇投資報酬率高的科目。

由於考科較多,我大概只寫了臺大與政大近三年、師大去年的考古題,其他年份的題目只在將近考前才拿出來審題,在腦中思考、有個大致答題架構即可,也會拿北大研究法考古題中的選擇題出來寫,提升自己的信心。考古題除了訓練自己的論述能力,也能在審題時看出考試趨勢,例如臺大曾在108年考過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今年又出現在題目中;新住民/原住民社會工作、家庭/長照政策與社會安全網是近年常考內容等。

實際考試的過程中,我認為心平氣和是最重要的事,當然這必須建立在事前充足練習的基礎上,但在求學階段各大考試都老神在在的我,這次考試過程中依舊發生一些蠢事:考前練習考古題無法寫完三張六面的我,在第一天考臺大時,突然因為想寫的內容太多,在振筆疾書的過程中才發現已是答案卷的最後一頁,因此只能草草結尾;兩天後考政大時,又因為翻頁時疏忽而直接跳頁,同樣是在最後一頁時才發現,此時我卻還有整整一大題沒寫,花了五分鐘冷靜後,決定用剩下的時間把第二題寫得更為完整。這些蠢事發生的當下雖然緊張,但意識到緊張也無法改變現狀後,我便冷靜將時間與精神用在能夠挽救的事物上,最後也證明即使有一小題結尾論述不夠完整、有一大題25分根本沒拿到,也未必對結果造成絕對的影響。

 

總結

在撰寫這篇心得分享時,我把整個備考的心路歷程又梳理了一遍,發現自己在過程中最大的劣勢就是時間不足。無論是因為來不及思考周全而匆忙畢業、放棄推甄;因為定下心的時間太晚而只能讀完一遍進度、寫完幾份考古題;亦或是因為慌張而在應考時寫出不太滿意的論述,都是因時間不足而生的結果,希望如此慘痛經驗可以敦促大家把握時間,以最好的狀態準備研究所。

相較於大學時期總是名列前茅的人,我並不是典型認真讀書的學生,這次備考的經驗也匆匆忙忙,即使如此,由於我下定決心後便盡力專注在考試上、把兩個月當四個月準備,最後也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想以自身經驗鼓勵大家,雖然可能起步得晚、過程中渾渾噩噩,也曾想過要放棄,只要堅持到最後,一定能夠有所回報。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