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訪談:97級曾培祐

為什麼要學歷史?
97級系友曾培祐訪談

  • 訪談/撰稿:朱曼云(本系碩士班三年級)
  • 訪談時間:2021.03.03

受訪者簡介:

曾培祐是97級的學長,大學畢業後就讀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2010年成立培果工作室,針對企業上班族、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導簡報能力、教學技巧、表達能力。「口說表達」的專業,是在不同求學階段,參與各項校內外活動培養出來的。

系友曾培祐與朱曼云

我們學的是一種思辨能力

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是像我一樣,在國高中的求學階段,被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吸引,才會來選擇就讀歷史系。也許是被總是能生動講述歷史故事的老師所吸引,又或者是弄懂歷史事件背後環環相扣脈絡的成就感。當你們開始大學的課程後,馬上就會發現,原來讀歷史不只是背書、說故事而已,而是要思考很多的「為什麼」。為什麼這個時代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這個歷史學家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為什麼這個皇帝要採取這樣的外交策略?……

當你們越學越多的時候,還要不厭其煩地回答各種問題:

  • 讀歷史有什麼用啊?
  • 那你可以跟我說說三國的故事嗎?
  • 你之後要當老師嗎?
  • 歷史系要背好多東西吧?你真厲害。

每當遇到這樣的狀況,總有千言萬語想要和他們解釋,想要對他們說:「歷史系不是只有背東西啦!不要把我當成故事書啦!」但又不知如何簡潔的回應,最後只會用一個微笑帶過這些話題。

下次,你可以和他們說:「歷史並非像是數學、化學那種可以被使用的『工具』。讀歷史真正可以學習到的是『思辨能力』,這是一種不管在什麼場合都需要的能力。畢竟人性千古不變,只要有人在的地方,曾經在歷史中發生的事就可能再次出現。如果能好好運用這個思辨能力,讀歷史是相當有用的。」

我希望用自身的經驗來告訴大家,就算現在我並不是在做歷史研究,也不是一位歷史教師,我依然可以在生活中、工作中運用這項思辨能力。

轉換跑道

在分享這些經驗之前,還是得先說說,我是如何開始「教別人如何表達」的這項工作。

一切的開端要從我選擇的研究所開始說起。雖然我很喜歡歷史學,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讀歷史」和「研究歷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為了日後就業的考量,選擇就讀師大的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的「高等教育行政組」,這個組別是在培育高等教育機構中的行政人員。

在研究所期間,我曾有一個擔任志工的機會。這個機會對於我現在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研究所畢業後,我一邊在大學擔任行政人員,一邊繼續擔任志工。沒想到,因緣際會之下,擔任志工讓我踏上了講師之路,一路到現在。所以,在職涯路上,就是多嘗試,誰也不知道其中一個嘗試,會不會就成為你人生的亮點。

當志工,其實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志工,一開始其實只是為了抵免服務學習時數。我最初認為這實在太麻煩,還因為不想和人有太多接觸,選擇了和自然相關的「荒野保護協會」。但是,擔任志工之後,發現其實不管在哪裡、做什麼事,人和人的相處、溝通與互動都是最重要的一環。

我在服務的過程中,結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在活動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因此在服務學習完成後,仍然繼續在協會中擔任志工。

荒野保護協會培訓志工成為「推廣講師」,負責推廣、宣導各種環境保護的理念。我因為這個機會,啟發了上台演講的興趣。當看到自己認真準備的演講內容,可以感染一群人、影響一群人的觀念,非常有成就感。

如果你也是對上台演講、表演有興趣的人,我還蠻推薦可以到協會去試試看。除了有效訓練表達能力之外,也能獲取很多寶貴的經驗,認識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因為有了在荒野保護協會的經歷,我知道我是喜歡表達的,我也知道表達能力具有影響力。所以,我才決定要「教別人如何表達」,希望可以藉此讓更多人都能透過表達,讓自己的專業被看見。

原來學歷史,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接下來,分享一些工作時遇到的狀況,我是怎麼運用歷史所教我的「思辨能力」化解這些問題。

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能接一些校園演講,通常學生對學校安排的講座都不太感興趣,甚至不清楚要來做什麼,總是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引起動機,才能進入主題。那時我常想:「也許辦教師場或企業場的演講,狀況會好很多吧!」沒想到,即便是教師研習,還是有到了會場只做自己事情的老師,甚至簽個名就走的老師。一般人如果遇到這種狀況,肯定會很氣餒吧!也許會懷疑「是不是我講得不夠好?」或者在心裡鄙視那些教師「不是好榜樣」。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像個歷史學家般地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是什麼因素導致這樣的結果?」讀過歷史的人,就會知道,這是人性的問題。人面對未知的事物總是會預設立場,先想到壞的一面:「這肯定很無聊吧!聽這個肯定沒用!」為了避免這個狀況,開場要先說明這個講座的目的,還要了解聽眾需要什麼,加強他們想聽下去的動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參考歷史,找尋解決的辦法。就像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我們只要持續宣揚自己的理念,不需要很激烈,最終還是可以達到目的。

我曾經到一間大學的教師研習會辦理講座,到了現場,台下只有一個人,從講座直接升級成一對一的談話了呢!結束前我和唯一的聽眾說:「老師,您今天有收穫嗎?如果覺得有用,下次多帶幾個朋友來聽呀!」隔年,我再次到這間大學演講,台下人數多了一些。之後,每過一年人數就增加一些。今年再去同一間大學,台下已有五十幾位老師。

還有一次,在企業辦理演講,遇到一位大剌剌睡著打呼的業務員。面對這種尷尬的狀況,我如果直接罵:「不想聽就到外面去,不要影響別人。」可能只會把氣氛搞僵,那要怎麼做才是兩全其美的呢?再參考看看歷史吧!這時候我馬上想到了晚年的曾國藩。他有一個展現智慧的小故事:

曾國藩在一次生日時,收到部下送來十幾樣貴重的禮物。如果全部收下,可能會引來流言蜚語,有貪污受賄的疑慮;但是,如果全部退回,又會讓送禮者的面子掛不住。於是,曾國藩從中選取一樣價值較低的禮物,表示收下送禮者的心意,其餘退還。不但保全自己的名聲,也照顧到送禮者的感受。

於是,我就學習曾國藩的智慧,向其他人說:「他可能早上跑業務太辛苦了,我先關掉麥克風,用這個音量講十分鐘,讓他休息一下。十分鐘後,我們中場休息,再把他叫醒。」這樣一來,不僅不會破壞氣氛,也不會讓睡著的人惱羞成怒,反而能自我反省。演講也順利地結束了。

給學弟妹的建議與鼓勵

讀歷史真正可以學習到的是「思辨能力」,一種不管在什麼場合都需要的能力。曾國藩帶軍隊打太平天國,年份數字等等零碎的知識,都不是歷史的重點。讀歷史,重點是學習歷史人物在決策時刻的智慧與教訓。希望各位日後都能有自信地向身邊的人說出「讀歷史,很有用」。

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被眼前的事情迷惑,改變了原本訂立的目標或方向。歷史上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堅持自己的方向。如果我們沒有堅定在自己的方向上,會很容易產生和他人比較的心態,這會讓自己很不快樂。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出國玩,年終獎金多少個月……但那是「他們」的人生。而我們要做的是,每個禮拜、每個月問自己,我有沒有為我的目標付出什麼?前進了多少?不要隨波逐流。

最後,一定要學好表達的能力,在這個時代,努力終究要表達給別人看。不管是文字、口語,如果不會表達,就會讓你的努力受委屈。願你們都能學好如何表達,讓你們的專業可以被看見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