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訪談:100級蔡宜庭

散播文學寫作的種子——有種作文

  • 訪談/撰稿:陳柏含(本系碩士班二年級)
  • 訪談時間:2020.12.25

受訪者簡介:蔡宜庭,師大歷史學系100級,2016年創辦「有種作文」,期許「播下寫作的種子,用書寫深刻生命」,以跟學生對話的方式分享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盼透過文史教育,消除一切界限和距離。

蔡宜庭學姊與最感謝的班導師楊彥彬教授合影

學思歷程:認識臺灣與思考培養

談到學思歷程,學姐一開始告訴我,當初選擇歷史系,是因為對歷史、人文學科有興趣。有意思的是,學姐的父母也是師大校友,所以師大反倒不在學姐的志願中,甚至覺得師大是有點古板的,沒想到最後還是因緣際會來到師大。

香港大學與師大歷史學系交流活動合影

進到師大歷史系後,有兩位老師讓學姐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是施志汶老師,另一位則是吳志鏗老師。施志汶老師於「臺灣政治史」課堂中的生動教學,帶給學姊很大的震撼,也啟發學姐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的關懷。學姊說,隨著對臺灣的認識愈來愈深,也發現很多人對這塊土地過去發生的事情不甚清楚,因而萌生教作文的動機。

「因為我認為,教育是一個最快、最直接能讓更多人對這塊土地有更多了解的方式。」

學姊分享自己從小便是個善於使用文字的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寫作、書寫也都是她的學習優勢。而這一切在修習吳志鏗老師的「中國近代史」後產生變化,因為吳老師會一直強調問題意識,迫使學生去思考;並藉由論點有問題的讀物,促使學生建立思辨能力。吳老師的課程對學姊最大的影響就是——文字不再只是華麗的修飾,而是經過思考的、有靈魂的寫作,這也是「有種作文」的核心思想與根基。

「我那時候,甚至曾經覺得,我所讀過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有問題的。」

學姊認為,歷史系對她最深刻且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培養思考的能力。吳老師的課讓她發現自己的盲點,並反思過去的學習歷程,進而突破固有的認知模式,自始覺得自己是真的在「思考」。

有「種」作文:在心中種下思考

一方面是受到歷史系課程的影響,讓學姊決定要把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情讓更多人知道。另一方面,小時候的作文班也對她影響很深。因此,當學姊開始從事同樣的工作時,時常期許自己,想要像當年的作文老師般影響他人,促使她將擅長的「歷史」與想做的「作文」結合在一起。

學姊說,她以前上的那家作文班很有特色,老師的教學方法很特別。老師會帶他們去中正紀念堂看樹,並告訴年幼的學生們:「樹也有呼吸,要閉上眼睛去感受。」

「老師還會放音樂給我們聽,讓我們去感受腦海的畫面;或是帶我們去書店逛逛,感受書香氣息。」

作文老師時常造訪神秘的國度,透過V8紀錄旅程,歸來時再分享影像給學生們,不可思議地在許多同學心中埋下種子,促使長大後也去一訪當年嚮往的他方。學姊說,到今日還是很難想像20年前就有那麼酷的作文課,現在回想起來,更像是一種靈性的成長。

「老師的課程幫我們長眼睛並在我們心中種下一個種子。」

作文老師以前是讀政治系的,所以在教導學姊的時候,也會觸及一些哲思的內容。有「種」作文的種,其實就是一顆種子。因為老師,學姊知道那種被播下種子的感受,所以學姊也想要像作文老師教育她一樣,把這種感受推廣到學姊現在的學生身上,就像推骨牌似地,把受到的啟發、感動一直傳承下去,在每位小朋友的心中繼續發芽、開花、結果。

蔡宜庭學姊與訪談同學合影

跨領域學習:勇於嘗試,尋找自己的影子

有種作文提供線上課程、Podcast等創新教學模式,除了帶學生出外參訪,也會請專人演講(例如性平教育),學姊也談到她對於學習不同領域知識的想法。

學姊覺得要多方嘗試,且不要否定得太快。雖然這個想法跟每個人的習慣多少有些關係,但她鼓勵不要自我設限,這樣不會覺得自己在跨領域。也因為如此,在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之後,也會累積一個敏銳度,知道現在的趨勢是什麼,就可以著手嘗試。

另一個重點是不要排斥,學姊說,她常聽到這樣的說詞「現在的小朋友都看一些我看不懂的東西」,但這正顯示一個人不願意去接觸、面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這種心態,是一位學姊很喜歡的作家朱宥勳說的,叫做「秀異」。

「這種刻意展現跟所有人不一樣,表現出相反或排斥的心態,這樣就很容易設限自己。」

如果能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嘗試各種事情,學姊相信這些經驗都會在某一個時刻化為及時雨,發揮意想不到的助益。

「在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如果因為一件事情或人,有了深刻的感受,要追問你自己是甚麼原因點醒了你的感受,這些感召你的部分,多多少少都有你自己的影子。」

不要設限自己,也不需要把自己框在一個圈子裏面,這是一個自我辯證的過程。這個時代最大的好處就是選擇很多,鼓勵大家多嘗試不同的可能,或是把跨領域當成工具來應用,例如Podcast這個平台,就可當作一種傳達核心思想的途徑。學姊認為用「探索歷史」的動機來學習,是很棒的。

創業歷程

接著,與學姊談到創立「有種作文」最初的那段經歷……

「當你真心想要一切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完成」

學姊在最開始工作的時候,都是以接家教為主,每天都跑很多個地方去上課,教學內容不僅限於作文,也包含社會科等,所以並沒有那種「在創業」的感覺。但在整個過程中,學姊秉持著「原子習慣」的精神,力求盡力完成每一堂課。「有種作文」之所以展現優異的成果,都是過去家教的學生互相推薦,慢慢累積下來的。

家教之餘,學姊也曾擔任過小學老師,當時服務的小學主要以「蒙特梭利教育法」為主。蒙特梭利強調的是「做中學、人生就是一場修煉」,鼓勵小朋友從實務中學習、建立自信,並給予具體讚美的教學方式。學姊認為在這間小學的經驗,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無疑給她很大的幫助,讓她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二度茁壯。

學姊透過最初接家教所努力累積的成果,加上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影響,最終才有現在的「有種作文」。學姊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不設限自己、接觸新的想法,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最終會出現在眼前。

 

設立目標:風險評估而非畫地自限

訪談的尾聲,聊到比較現實層面的就業問題,學姊表示很多人都會覺得現在很難找到一個正職;或會覺得要做某件事,但又沒有那個市場讓人發揮。學姊認為不要在做事情之前,幫自己設定太多束縛與規矩。這就像是,今天在腦海中一直有一個完美對象的標準,用這個標準找另一半,一定永遠都找不到,只得在尋尋覓覓間受苦。

「目標明確跟用一堆限制、框架綁住自己是兩件事情,所以應該做的是風險評估,風險跟框架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學姊推薦大家也可以試著做出樂觀預期與悲觀預期的對照表,藉此評估風險,而不是要限制自己,並提醒我們思考風險評估與設限兩者間的差異。另外,學姊也推薦一個練心態很好的方法——去學習一個新事物,因為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二度成長,只要持續去行動,並檢視自己是否盡力嘗試,隨著時間累積、慢慢成長。

很多人給自己設立框架,其實是因為擔心自己不夠好。不設限才可以走得長遠,儘管結果很重要,但過程也是無可取代,而這些經歷會累積成豐碩的果實。學姊鼓勵我們讓過程引導出結果,而不是一直專注在結果。

最後對學弟妹鼓勵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這樣才會開心,才能持續前進。學姊特別分享,要有原子習慣——把當下在做的每一個小事做好,進而擴展到更多、更廣的事務。請不要設限自己,雖然探索過程總會花上一段時間,而且難免會有心魔出現,但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最終都會有一個好的、適合的結果。

採訪當天大合影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