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35 期 
篇名 日本型華夷觀─七~九世紀日本的外交和禮儀 
作者姓名 羅麗馨 
頁碼 49-114 
摘要   七世紀後半,日本由於「自我中心意識」的發展,對外漸產生優越感,並學習中國自成朝貢圈。此一「小帝國」的體制,由於大寶律令的制定,更加確立。在「小帝國」當中,天皇或國家統治所及的範圍稱「化內」,其外部教化所未及的區域稱「化外」。化外又分鄰國、諸蕃、夷狄三類型。鄰國與日本是對等關係,諸蕃和夷狄則是向日本朝貢的臣屬關係。諸蕃指朝鮮半島諸國、渤海,夷狄是列島內部未服教化,未形成國家的諸種族,如蝦夷、隼人、南島人等。諸蕃和夷狄是確立「小帝國」構造圈必備的條件,隋唐並不包括在內。

  國書的交換和迎接外國使節的儀式,象徵此一國家的地位和權威。日本與朝鮮半島國家、渤海間的外交,有如中國與周邊諸國,藉由外交文書的交換和儀式,以建立其宗主國地位。但新羅和渤海兩國的使節,或用口頭,或不攜帶國書,因而紛爭不斷。八世紀後半開始,兩國為能與日本順利貿易,偶亦應日本要求,但實際上是以對等意識與日本往來。此外,至九世紀,除奄美以南諸島未內屬,及九世紀末以後本州北端以北仍是蝦夷地外,基本上都已成為「化內」,夷狄大致同化,「小帝國」的本質實際上已喪失。

  七~九世紀,日本以其華夷意識,雖建立起「小帝國」的規模,但為時短暫,當時隋、唐仍是國際秩序的中心。 
關鍵詞 自我中心意識、小帝國、化內、化外、鄰國、諸蕃、夷狄、蝦夷、隼人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