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29 期 
篇名 一九三○年代馬克斯主義論者對中國經濟恐慌的觀察(1930~1935) 
作者姓名 李宇平 
頁碼 133-170 
摘要   一九三○年代中國的馬克斯主義論者並不認為經濟危機是景氣循環固定的週期性現象,或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運行不可或缺的動態要素。相反的,他們認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即將衰頹或終將崩潰瓦解的徵兆。他們認識到了在經濟危機擴展的過程中,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工業危機不只是與各農業國家的農業危機同發生,而且與之錯綜結合在一起。他們並且發現,這次危機不僅是在生產範圍和商業範圍洶湧流行起來,同時蔓延於信貸和金融範圍,終至完全推翻了各國間原有的信貸關係和金融關係。以這樣的認識為基礎,中國的馬克斯主義論者呈現的中國經濟恐慌史,性質近乎是一個普遍歷史過程的表現,卻較少表現中國歷史發展過程的複雜性與獨特性。他們進一步論述說,危機在經濟領域內普遍化傾向的增強,顯示中國一如其他部分的世界經濟,已然進入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即「帝國主義」或「資本帝國主義」時代。中國的馬克斯主義論者,意識到它具有如下的特徵(1)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融合一起,在“ 金融資本 ”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從而威脅了中國的經濟秩序;(2)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可以說明貨幣金融方面的救濟手段,何以一如世界其他各國的馬克斯主義論者,同時也特別受到三○年代中國馬克斯主義論者的注意。

  Shanin以為有關馬克斯主義的研究法可分兩種型態,一是階級分析法,一是體系分析法。或許因為有關中國經濟恐慌觀察的現象是個可以探究的具體而動態的個案,而不是純粹中國社會性質的靜態反映,馬克斯主義論者有關中國經濟恐慌的觀察,除了慣有的階級分析之外,略帶若干體系分析色彩。儘管三○年代中國的馬克斯主義論者相信列寧所謂「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的名言,然而他們顯然明白,帝國主義絕不如列寧所言,只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它也是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之間的關係。資本主義的特徵—社會矛盾—因此也是國際性的。換言之,這種矛盾並不是一國之內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與對立,它也發生在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與(半)殖民地國家之間。因為他們認為「殖民地係內含於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而為資產階級的一個特殊的壓榨對象」。儘管階級的關係常被國家或民族的關係所隱蔽,然而(半)殖民地與資產主義國家相對立所構成的剝削關係,實際上也延伸至國內,使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化有更廣泛和深化的發展。固然,殖民分析補充了低度發展國家內階級結構中不清晰的面向,然而正是這種階級結構為核心的分析,使資本主義體系成為展現雙重歷史發展過程的複雜結合的分析體系。此雙重體系,其一是發生在國際關係層次上,其一是發生在國家社會之內。資本主義分析體系因此是包含綜合「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分析體系。中國馬克斯主義論者有關中國經濟恐慌的分析取徑,似乎展現了體系分析的特質。 
關鍵詞 馬克斯主義 一九三○年代 世界經濟大恐慌 中國經濟恐慌 金融資本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