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33 期 
篇名 清朝駐外使館的設立——以考慮清朝決策派遣駐外使節的過程及其目的為中心 
作者姓名 箱田惠子 
頁碼 169-195 
摘要   本報告的目的是讓大家進一步加深對十九世紀後半清朝派遣駐外使節的了解。從前,由清朝派遣駐外使節被認為是清朝適應近代西方“條約體制”的一環。因此,以前的研究只集中到赫德(R. Hart)等在華外國人的思想影響及清朝的對應上。考察清朝決定派遣使節過程的徐中約(I. Hsü)的研究代表了這樣的觀點;他說明了,條約改訂的日期在即,為了避開西洋諸國附加要求而被派遣的蒲安臣使節團的成功,使派遣使節的重要性給清朝官僚們留下了印象,而且牡丹社事件(1874年)的刺激及於馬嘉理(Margary)案與威妥瑪(T. Wade)交涉等事件使清朝理解了赫德等提倡的派遣使節的必要性。

  本報告,從與上述觀點不同的角度,對李鴻章等清朝地方督撫對於派遣使節的意見和政策決定上的作用加以考慮,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的三個結論。一、雖然總理衙門與李鴻章都對蒲安臣使節團很感興趣,但他們有各自的企圖;一方面負責條約改訂交涉的總理衙門,為了避開迫使中國改革的西洋諸國的要求,需要派遣蒲安臣使節團,一方面李鴻章認為派遣使節不僅有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西洋社會聯係的作用,而且能夠促進自強活動。二、受到牡丹社事件的打擊,清朝痛感自強活動的必要,於是決定了派遣駐外使節。可是,對於政策決定過程,總理衙門起了使李鴻章與守舊派保持均勢的作用。三、雖然赫德與李鴻章都了解,駐外使節會促進中國改革,但是赫德徹底站在總理衙門為中國外交政策中心的立場上,因此,他實際上與自強活動領導核心的李鴻章對立了。 
關鍵詞 外交 駐外公館 自強運動 李鴻章 赫德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