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49 期 
篇名 清朝的繙譯科考制度 
作者姓名 葉高樹 
頁碼 47-136 
摘要   中國以考試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自隋、唐以降相沿不替;在清朝,不但有賡續明朝的科舉考試,開放旗人和漢人同場競爭,更有專為旗人而設,且極具滿洲特色的繙譯科考。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為鼓勵旗人學習滿文,特仿科舉之制,考試繙譯秀才、舉人、進士;經乾隆朝初期的調整,明確規定考試範圍、應試資格、錄取人數,制度遂趨於完備。惟乾隆十九年(1754),朝廷以繙譯科考成效不彰,且與中央部院衙門文職人員繙譯考試疊床架屋,故中止繙譯鄉試、會試,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始漸次恢復。繙譯科考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現重要變化:一是繙譯科考分為三級的考試體系趨於完備,並朝常態性發展;一是開放八旗駐防旗人就地應考繙譯秀才、舉人,使其免於往返順天府奔波之苦,期間舉凡試務流程、防弊措施等等,也幾經修正與改良,故而能為咸豐、同治、光緒三朝遵循。一如科舉考試,繙譯科考亦以儒家經典為考試範圍,秀才考試漢文繙譯滿文一篇,舉人、進士另須加考滿文作文。東洋文庫藏有繙譯秀才考試題目和部院衙門繙譯考試題目,中央研究院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則藏有繙譯鄉試、會試題目,可藉以了解此一特殊科舉制度的考試內容。 
關鍵詞 繙譯科考、旗人、鄉試、會試、舉人、進士、儒家經典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