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57 期  
篇名 清代庫倫至恰克圖間民人的土地開墾(1755-1911) 
作者姓名 王士銘 
頁碼 83-140 
摘要   乾隆二十年(1755)以後,清朝與準噶爾戰爭進入尾聲,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秩序日趨穩定,申請理藩院部票到恰克圖貿易的民人也變多了。清朝為維持蒙古封禁隔離政策,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起,飭令庫倫商民事務衙門管理民人,發給貿易小票、地票,掌握他們在土謝圖汗部的行蹤。最初民人在土謝圖汗部境內庫倫至恰克圖十二臺站附近,沿著道路搭蓋房舍,種植小麥,孳養牲畜,儲存貨物,與蒙古人賒銷貿易。民人墾殖的足跡遍及哈拉河、鄂爾坤河、色楞格河流域,侵佔蒙古游牧地的事件也隨之頻傳,導致民、蒙關係日趨緊張。自嘉慶八年(1803)起,清朝逐年限縮種地人數與種地區域,只准民人設帳貿易,不准蓋房長住,並嚴格查緝無票民人,以保護喀爾喀游牧風俗。光緒年間,俄羅斯染指喀爾喀,清朝重新開放民人至土謝圖汗各旗種地。民人重回哈拉河、鄂爾坤河、色楞格河流域開墾。由於這些區域長期封禁、隔離,開發比較晚,當地蒙古人受到民人經濟影響甚多,甚至被迫改變游牧生活,學習貿易、種地。其次,庫倫商民事務衙門為增加收入,向民人收取查地陋規銀,加重民人負擔,降低民人墾地意願;土謝圖汗各旗也不願意清朝籌辦清墾局,為墾地政策打上折扣。再者,土謝圖汗部連年旱災、暴雪,牲畜大量死亡,蒙古人生活更加貧困,以致民、蒙糾紛頻仍。有些扎薩克、喇嘛認為清朝未善盡保護喀爾喀游牧風俗之責,轉而尋求俄羅斯,支持喀爾喀獨立。 
關鍵詞 庫倫、恰克圖、貿易小票、地票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