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36 期 
篇名 發展還是波動?--中國「近世」社會的宏觀形象 
作者姓名 岸本美緒 
頁碼 31-52 
摘要   “early modern period”這個詞,在歐洲史中一般是指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產業革命,即15、16世紀到18世紀末三百多年的時期。如果我們試著在圖書館檢索一下帶“early modern”這個詞的書名,就會知道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書名中帶有“early modern”這個詞的著作出版數量急劇增加。以往這三百年被作為“modern”的一部分,如今它作為一個具有獨自意義的時代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目前不少西方學者圍繞在歐洲以外地區“early modern”這一時代劃分是否也有意義進行討論,但他們採用的“early modern”概念不盡相同,因此結論也因人而異。

  “early modern”這一詞現在漢字文化圈一般翻譯為「近世」。但目前的中國史學界,關於「近世」一詞的內容似乎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近世」從甚麼時候開始?「近世」是「早期近代」還是「晚期傳統社會」?中國的「近世」與歐洲的「近世」有甚麼異同?在中國歷史上「近世」這一時代劃分到底有甚麼意義?在今天的報告中,我並不企圖對這些大問題提出「正確」的答案。在這裡我想討論問題如下:(1)「近世」這一詞是經過怎樣的途徑作為中國史上的時代劃分術語而固定下來?(2)目前「近世論」所面臨的主要方法問題是甚麼?(3)我們怎樣能夠描繪出中國「近世」的宏觀形象?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還未成熟,如蒙各位不吝指正,我將十分感激。 
關鍵詞 近世 近代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