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數 | 第 14 期 |
---|---|
篇名 | 評介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by Mark C. Elliott |
作者姓名 | 劉世珣 |
頁碼 | 177-192 |
摘要 | 近20 年以來,西方學者關注族群在各種社會關係中如何被建構的問題,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逐漸被應用於歷史研究中。許多西方漢學家以民族學與人類學的視角來考察滿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過程,為滿族研究與清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與思索的空間。1967 年,何炳棣(Ping-ti Ho)於全面論述清朝在中國史上的重要性時,將重點置於漢文化對非漢民族的作用力,進一步論證滿洲政權實施制度性的漢化政策,實有利於清朝從八旗部落政權轉向中央集權帝國的發展,並且贏得漢族精英的支持。 |
關鍵詞 | NA |
附加檔案 | 檔案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