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16 期 
篇名 兩線物流的困境──關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新考察 
作者姓名 潘子正 
頁碼 1-60 
摘要   孝文遷洛(493)為劃時代之大事,然遷都之事非帝王決意而已,孝文遷洛之可行,還須建構在當時的現實條件之上。北魏由道武帝至孝文帝,都於平城近百年。然平城位處代北,一般而言,環境負載力不比中原,北魏諸帝亦曾取鄴城富盛,有意遷鄴,但因北魏國家戰略北重南輕所需,終不計代價,或開荒實邊,或千里轉輸,克服物資問題,堅守平城,力保根本不失。但隨時局推演,太武統一華北,獻文進軍淮海,南境物資需求亦隨之日增,尤以南境戰守形勢不同北方,南北雙方各自儲糧廣戍,縱然不戰,亦須防備,易流於長期消耗,因此北魏勢須分派相當物資,轉輸向南。獻文平淮北後,制立租輸三等九品之制,當即應對南北兩大物流線的新態勢。此般兩線物流的態勢,令北魏彷彿陷於南北兩線的「物流戰爭」之中,物資供給的壓力大增。更由於當時北敵勢衰,南朝相對轉盛,但北方平城卻有不事生產之眾、競奢炫富之風,南邊鎮戍則用度吃緊、策略保守,使得北魏承擔的物資壓力顯得大而無當、不能應急。於獻文、孝文之世,北魏國內正潛藏此一國家物流轉輸南轅北轍、卻又兩不周全的窘況。對此,北魏雖用增產、轉輸等手段來舒緩問題,但只要仍立都平城、且南北對立不止,北魏即難以突破兩線物流所帶來的困境。反過來說,若要突破此困境,遷都以將兩線物流集中,當為良策。與此同時,當年崔浩所論必須堅守平城的兩大理由,一則北敵強盛、南敵懸遠,二則軍國核心人口不足、不能服眾等,已趨衰微,餘下如保守勢力等政治問題,則較易於克服。至此,孝文帝所受的制約已大為減輕,遷都之可行性,已浮上檯面。要之,孝文帝遷洛之背後,無論統治者們有意無意、或事後成功與否,至少是在追求一個他們認為更有效、更適合當下的組織方式,而這終究無法脫離當時的現況。因此在討論孝文遷洛之時,除少數統治者的意念之外,勢必不能忽略允許、促成孝文成功遷洛所蘊含的諸多現實問題,本文所述的南北兩面物流困境,當為其一。 
關鍵詞 獻文帝、孝文帝、遷都、洛陽、平城、物流、困境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