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 42 期 
篇名 陳立夫與 1930 年代初期的訓政爭議 
作者姓名 陳惠芬 
頁碼 235-296  
摘要   1930 年代初期陳立夫關於訓政爭議的相關言論乃是特殊時空下的產物,也是當時各種相關言論相互競逐的一部分。對陳立夫而言,這是訓政理論之爭,也是黨治和蔣介石的權力之爭。

  1930 年代初期的訓政爭議思潮中,陳立夫重述孫中山的「伊訓」譬喻,堅持國民黨的訓政;其並強調北伐統一後規劃全國同步實施訓政的錯誤,認為六年的訓政期限乃是「假定值」,指出中國的現狀實是「軍政尚未結束」、「訓政尚未開始」;在軍政尚未結束時機,國民黨應賦予軍事統帥絕對權威,使其成為「軍事重心」。此外,他特別檢視訓政黨政最高權力機構-中政會及國民政府的運作效能,主張修正現行訓體制,建立「駕馭核心」。

  陳立夫 1930 年代初期訓政爭議中的言論,與其說是對是否結束訓政、實行憲政作出回應,不如說是在堅持國民黨訓政的前提下,企圖從理論上解決北伐以來國民黨內長期的黨權、軍權糾葛以及領袖之爭的困擾,並嘗試從訓政體制的修正確立黨治權威的新模式。他所最關懷者,不是訓政是否合理可行,而是如何鞏固國民黨的黨治權威,並進一步將離散分裂的國民黨凝聚在以蔣介石為核心的領導下,為蔣「正名」。其從強化威權出發,與訓政中的民主意涵顯然背道而馳。這是陳立夫及蔣派人士的刻意追求、孫中山的「遺教」及其「權威」的示範,也是 1930 年代國際獨裁潮流推波助瀾的結果。 
關鍵詞 蔣介石、陳立夫、軍政、訓政、中政會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