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余芷晴(本系歷史系碩士班學生)
本次研究生講座的主題是「史學研究課題的開發:探索、反省與創新」,主講人來自臺大歷史學系的衣若蘭教授。衣教授是我系畢業的碩、博研究生,劍橋大學克萊爾學學院博士後,曾任多所大學的訪問學者、核心期刊《明代研究》、《女學學志》的主編。衣教授長期耕耘於中國性別史、明清社會史、中國史學史等領域。著作有《「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從列女傳到婦女史:近代中國女性史書寫的蜿蜒之路》等;另有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每一名研究生都必須面對「撰寫論文」的議題,但「萬事開頭難」,如何選定題目、建立問題意識,是不少研究生的困擾。對此,衣教授認為「熱情」是研究的第一步,所以不管是哪個領域,都要選擇做喜歡的課題,不然研究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若不知道要做甚麼題目,那就從感到好奇、有興趣的領域進行摸索,對未知充滿好奇、保持疑問,慢慢地去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架構。當開始有「想問的問題」或者是「想解決的問題」,這便是所謂的問題意識。要注意的是找到題目不代表就要堅持到底,而是要時刻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反省,甚至可能要改變方向、學會「放棄」,不然最後研究可能會迎來「難產」。
衣教授以〈十六世紀英格蘭女性統治的建立—以女王為主體的探討〉為引子,與在場同學互動、引領大家去找尋這篇文章的主旨(問題意識),借此說明問題意識對於論文書寫的重要性。一篇完整的論文,基本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現況」、「研究方式」、「研究發現」、「結論」這五個部分。在研究動機中,筆者們需要明瞭自己期盼解決的問題,以及預計面臨的困難與侷限。在此之後,便需要與學界進行對話,了解現有的研究成果,同時思考課題的開創性與前瞻性。接下來,便是尋找可行的研究方法與切角進行研究。最重要的是清晰地告訴讀者,本研究的發現、意義與貢獻。
時常都會有學生問老師,到底如何在史料中找題目,這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特別在數據化的時代,學生們都習慣性利用關鍵字進行搜索,鮮少會通過通讀史料來建立問題意識,難以對歷史脈落有完整的認識。因此,衣教授提出兩個方法,一是多讀史料,從史料中找課題;二是帶著問題意識去讀史料。但不管哪種方法都不能只閱讀「片段」,必須要連繫前後內容,以避免不符合歷史語境的情況。同時,不應過度依賴網絡搜尋,在演算法的影響下,難以打破同温層的資訊。史料是史學研究的根基,但如何尋找史料是很多研究生都難以解決的問題。衣教授認為若想找到想要的史料,就需要保持對史料的敏感度,多逛圖書館,多看古籍目錄、地方文獻,多閱讀學界期刊、論著,盡可能擴充資訊來源。
每位研究生心中都會有一個「研究夢」,但到底我們又是否適合做研究呢?何謂適合?世上沒有統一的答案,但衣教授認為假如研究能夠帶來愉悅、成就感、滿足或者是慰籍,那麼「研究」或許是一條適合自身的道路,若非便需要三思而後行。畢竟史學研究是一件始於興趣,久與熱愛,終於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