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接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所舉辦之「第二週期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已於2012年5月12日圓滿落幕。本次評鑑活動為期兩天,共計五位來自全國北、中、南地區不同大學的評鑑委員(見附表)蒞臨本系給予指導;另有兩位教育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工作人員,陪同協助評鑑流程的進行。
在走廊上辛苦奔忙,確認活動流程的碩士班工作人員。
評鑑小組由臺灣大學歷史系古偉瀛老師擔任召集人,在兩天的行程當中,五位委員走訪有關教學與研究的各項軟硬體設施,並與本系師長、助教、同學、畢業生等成員進行晤談,藉以深入了解全體師大歷史人對本系的評價,以及對系所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建議。
晤談名單揭曉後,系辦的工作人員電話、手機並用,忙著聯絡每一位被抽到的同學。
評鑑日第一天早上,歷史系同學的手機鈴聲在校內各處此起彼落。大四的劉孟思同學在校園左近接獲通知,沒多久便與其他「幸運中獎」的同學在系辦好整以暇地閒話家常、等候晤談。宿舍裡,幾位同學則在掛上電話之後,匆忙地從被窩裡飛奔到盥洗室,再從宿舍氣喘吁吁地趕到學校來。許多同學對於這次與老師們闢室談話的經驗,都感到驚喜與難忘。碩三的蔡佾霖同學即表示,訪評委員仔細地關心他在研究方面的情況,諸如論文的撰寫方向,及所能獲取的圖書資源等等。同為碩三的周昇鋒同學也談到,訪評委員很親切的和他討論了許多有關求學生涯的切身問題,從學術路向的規劃到日常生活的用度,老師都表達了相當程度的關切,同時也為他提供了許多良善的建議。
為了迎接本次的評鑑活動,由登武主任帶領的系辦團隊,早在去年暑假便已開始籌備作業,積極蒐羅各項有關的歷史資料,藉以呈現本系近五年來的發展軌跡。正式評鑑當天,更是忙壞了系辦的三位助教,以及由碩士班學生共同組成的服務團隊。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將我們在學術研究與教學發展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現在訪評委員的面前。
整個評鑑活動在第二天下午的訪評報告竣工後宣告結束。送別五位辛苦的評鑑委員之後,師大歷史系也將迎向下一個五年期的挑戰。我們將繼續堅持既有的教育目標,為學術界與教育界培育更多的優質專業人才,同時積極推廣史學的應用面向,為下個世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挹注更多活力。承繼了前輩師長與系友所奠立的輝煌基業,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全體師大歷史人爭取更多的榮耀。
藉著評鑑的機會,近幾年畢業的幾位學長姊們也回到母系來參與座談。
評鑑報你知:
為了確保高等教育的健全發展,我國於2005年成立「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並已於2010年完成第一週期79所學校共1,908個系所的評鑑工作。始於本年度(2012)的第二周期評鑑,強調以「確保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鑑之主軸,從計畫(Plan)、執行(Do)、檢核(Check)及行動(Action)等四個向度衡量系所體質。一般來說,評鑑結果及其建議,對系所的未來發展方向有高度的影響力,並且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政策之擬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為了因應第二周期的評鑑工作,我們依據SWOT策略分析,瞭解內部的優勢與劣勢,掌握外部的機會與威脅,據此思考系所的發展計畫,擬定我們的教育目標、核心能力,並且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建構出完整的課程地圖,最終能夠兼顧「教學」與「研究」並重的發展取向。
為了拓展本系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並且提升中學歷史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同時尋求歷史學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多元可能,師大歷史系近年來邀請了國內外的多位專家學者,包括歷史學家、導演、地方志撰寫人、文史工作者等各領域的名家,舉行一系列的學術講座。幾年來我們的學生在這些大師的演講當中獲得許許多多的啟發,這方面的努力也在這次的評鑑當中,獲得了訪評委員們的高度肯定。
99-100學年度本系研究生講座一覽表
100學年度本系「人權教育與歷史教學講座」系列講座一覽表
100學年度本系「應用史學」系列講座一覽表
經過了五年前第一週期評鑑的洗禮之後,師大歷史系曾針對課程的具體規畫,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舉行座談會議,並且依循本系既有的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建構出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的完整課程地圖。這三張地圖清楚標示了每一個師大歷史人從入學到離校的學涯規劃,展現了課程內容與畢業進路的多元選擇。
本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課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