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許晴禾、黃筑靖
黃小萍老師榮獲112年師鐸獎
我和黃筑靖有幸透過吳文星老師的介紹,認識萬芳高中歷史科的黃小萍老師。黃小萍老師畢業於台大歷史系,2003年就讀台師大歷史系教學碩士班。黃老師執教鞭將近30年,其中,在萬芳高中任教25年,以翻轉教學聞名,她的教案多次榮獲教育界大獎,今年更是勇奪教育部師鐸獎、杏壇芬芳獎,以及星雲教育典範教師獎。基於對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的興趣,促使我們兩人想要透過採訪,去了解黃老師投入教育的初衷、對現階段歷史教育的看法,以及對未來教育的期許。
黃老師說會選擇當老師,家族淵源占很大的層面。黃老師的父母都是老師,祖父是彰化和美的第一位醫生,祖母是來臺的日本人;外公是臺北帝國大學的畢業生,可說出身於書香世家。從小,黃老師就喜歡用粉筆寫字,尤其是摩擦係數大的粉筆,甚至還撰寫過〈粉筆與我〉一文,因為那是她童年的情懷所在。不過,選擇當老師並非是她一開始就設定好的目標。唸臺大歷史系時,黃老師憑藉從小對畫畫的興趣,一度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系,因遭逢弟弟驟逝,便沒有成行。對當時的黃老師來講,追尋美國夢並非唯一的選擇,她給自己設定了三條路,第二條路是當公務人員,過著規律的生活,不過,她只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嘗試,在大學的最後兩年參加高考都高分落榜,她就認為自己不適合此條道路。毅然決然走向最後一條路——成為老師,如同前述,黃老師自言其實她骨子裡就是要當老師,如果重來她也不會後悔當老師。
由於當時,臺大尚未有教育學程,所以畢業後她先後擔任臺大資工所助理、教育部次長室秘書,但感覺這些並非她理想的工作,她比較喜歡以研討的方式,去推動工作並充實自己。因此,她從事一陣子的行政職涯後便決定去謀取教職。因未修過教育學程的緣故,所以她先去私立康寧護校擔任高一到高三的歷史老師。黃老師坦言這是一個挑戰,因為需要在短時間內準備全高中歷史課的教材,這個經驗也讓她在短短的一年,便對高中歷史教材瞭若指掌。接著,她轉到台北私立景文高中任教,被指定擔任高三升學班,坦言自己雖然壓力大但不怯場,結果,她使升學班繳出亮眼的成績。同時,她前往政大修習教育學程,取得教師執照。在景文高中任教三年後,順利考取板橋、石碇、萬芳高中三間公立學校的教職,最後,因萬芳高中離家近,她便選擇在萬芳高中教書。對於各階段的困境或難處,黃老師認為「勇氣」會是心理特質具備的首要元素,自然而然地,就能將每次經歷化作寶貴的經驗。
進到萬芳高中,黃老師和我們分享她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歷史學中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時間序列、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她覺得很多學生只是將歷史的時間硬背下來,但是不了解時間和事件的關係,為了讓學生理解,她將時間譬喻成下層積木,事件、人物在上層,透過時間的連貫性,將歷史接起來。
再來是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黃老師察覺學生時常因為忘記歷史事實而虛構故事,為了使學生能夠具備說好歷史故事,進而掌握學習脈絡的關鍵,黃老師透過邀請學生與她一同錄製Podcast節目,共同培養對文字與說話的正確態度,也從重新說故事的環節中,再次體認到歷史事實的重要性。
至於歷史解釋,黃老師認為是最難的部分,因為歷史解釋牽涉到觀點的來源及自身的立場,就如同看新聞一樣,閱聽人需要有媒體識讀的能力,對於歷史解釋也必須考慮到是否真實、是否客觀。對此,黃老師善用問答的方式,要求同學先預習課本,再解釋一些課本上的專有名詞,以及講解邏輯脈絡,最後,再以問題作為學習終點,讓同學審視、思考並回答問題,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連續三年全民社造行動計劃全國首奬
除了歷史課本上的教學,黃老師認為跳脫課堂限制的戶外教學也非常重要,因為透過戶外教學,結合歷史與各種知識,可以讓學生有不同的發現,培養欣賞美的能力。黃老師覺得戶外教學並非只是出去玩,而是要讓學生能夠有帶著走的學習成果。因此她會先做好教案,設計好前置課程,並且在教學之後,設計一個學習單,去測試學生的學習狀況。她認為教案一定要搭配學習單,但是學習單不拘限於紙筆,最好要設計一個立體的學習單,讓學生不只能有產出,而且有成就感。為了推廣重視戶外教學,黃老師接受翰林出版社的邀請,做了一支影片「戶外教學一次就上手」,將自身設計戶外教學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如何讓戶外教學變得有意義。(參考:2020戶外教學一次就上手教學秘笈大攻略萬芳高中黃小萍老師)
積木創課教學
近年來她不斷的在嘗試歷史教育與美學的結合,希望透過新教學模組「MPL」(Maker、Play、Learning)——創課、遊戲、共學達成,因此她在閱讀寫作課為學生申請了《安妮新聞》,透過包羅各領域的新聞,以及具有設計感的刊物,設計了許多實驗性質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品嘗到閱讀與寫作的樂趣。她也利用積木設計歷史課程,透過積木建成的建築物,了解建築史,以及建築背後台灣歷史的發展,進而去了解歷史學重要的核心概念——時間序列。她讓學生藉由實體操作的多感,具體地去了解時代的背景及時間序列的重要性,使時間和史實之間有更強的連結性,學生也更能理解學習重點所在。這樣的教學法也得到學生的響應,有學生還表示立志要當和她一樣跨域的老師。黃老師表示她很感謝萬芳高中學生學習眼神專注、喜歡熱烈給予回應,讓她得以嘗試各種教學方式,提出更多的教案。(參考:「美感積地」教師黃小萍:歷史老師如何推動校園美感?)
對於歷史教育的展望,黃老師說她常常想到教育不止帶給下一代,更會傳遞給下個世紀的學生們,促使她不斷地接觸並嘗試新的事物和觀念,例如《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跨域美感計畫》等研究即是,不局限於歷史學科本位當中。其次,黃老師同時接觸許多國家的教育發展,她覺得其實很多國家都在觀察或學習臺灣,但臺灣則存在自身的困境——無法延續臺灣學生的創造力素質,意即臺灣的教育引導學生有小的發想,但是仍欠缺大的創意。現行的108課綱中,歷史科學分被壓縮是個問題,而國小至高中的學科知識重複學習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黃老師主張各學科應該等值,到了高中階段歷史科應該要開始學習史學方法,學生畢業的時候才能確定自己要不要讀歷史。黃老師舉了國外K-12制度為例,她說國外的小孩可以依照能力選擇課程,一個班上會有跨年齡層的分佈,班級人數以小班制為主,老師也不會被分配太多授課時數,老師不僅可以更努力地、專注地提升教學品質,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每堂課的用心。
2022年社會公益活動海報
而要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常常有人說黃老師橫跨多域,好像不是純正的歷史教師,但黃老師認為現今已是Merge(混搭)的時代,她說她曾經在韓劇看到一句話——「你能看到多久的歷史,你就能看到多久的未來」,她認為只有不斷精進、跨域、深度的學習,方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科技時代時,能夠帶給學生適切且精實的學習內涵。
最後,黃老師在萬芳高中已經25年了,她說她很感謝萬芳高中的學生,除了教學以外,她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例如以前她會將一個禮拜的行事曆放在衣服的口袋中,拒絕不在預定行程上的事情,但是下課後常有一些學生邀請她參與他們的活動,經學生的勸說,她才意識到人生只有固定行程時,往往會錯過一些樂趣,所以現在她學會了說「yes」,開始偶爾跟學生一起吃宵夜、出去唱歌等,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
當日訪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