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珍教授講座紀要

講題:仰望飛翔:性別越界的宗教研究

主講人: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時間:2025 年 3 月 6 日(四)14:20-16:20

地點:本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

  • 撰稿人:本系碩士生傅道暄

本次演講的主題聚焦在宗教與性別研究,李玉珍老師透過分享自己的研究經歷及作品分享研究取徑,希望能開拓聽者們新的研究視角。

 

李老師提出女性主義的定位及功能有三種:一是宗教與女性的主體性、二是提供女性新的平台、三是人生價值的改變。首先,宗教能夠幫助女性找到超越社會世俗眼光或家族束縛的主體性,女性不會再做為男性的妻子或子女的母親而存在,以自身為個人生命的主體。至於新平台則是在說,宗教這個平台就像獅子會或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讓女性有行動賦權的可能性,女性同樣可以透過宗教這個平台與他人互動、進而組成一個共同團體、形成自己的群體認同。第三點是宗教提供女性有人生價值改變的機會,因為在宗教裡鼓勵追求女性自我的主體性,讓人更將重點放在自我身上,宗教能夠提供人改變的力量,同時讓人學會接受自我,像是愛自己、自我尊重和戒斷不良嗜好等改變。

以研究視野而論,李玉珍老師提出宗教與性別研究的未來展望有三:其一是開創新的學術領域、二是期望有教科書級別的代表著作來提供後繼研究者該領域的研究方法,最後則是與相同研究領域的研究者組成研究社群。目前學界的研究推動成果在專書、期刊與課程上都有所成就,惟目前台灣成立的研究系所只有三所大學、碩博士論文的產出也較少。演講中,老師還詳細介紹其著作《唐代的比丘尼》、《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李玉珍自選集》、《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宗教與婦女:跨領域的視野》,簡述這幾部作品的核心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還羅列其他學者的研究專書,與聽者們分享內容。

從事宗教與性別研究是一種跨學科的比較研究,對於研究者有跨學科知識的要求,除了比較宗教學和女性主義研究的基底外,還需要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及心理系的相關知識。此外,這門學問的研究與其他領域不同的是,其特別著重「經驗」的分析。老師向大家分享自己用語言學的方式去分析女性的宗教經驗,瞭解語言的方法不僅限於文法,而是要用語言學、詞彙學與社會規範三種途徑。語言學方面,同樣的符號在同樣的社群中可能因為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的理解;詞彙學方面,男性與女性的語言分別反映了他們各自個生活經驗。例如,女性的廚房經驗、男性的戰爭經驗等;語言同時也會反映社會規範,社會規範也同時會塑造不同的性別身分。例如,傳統認為女性不用讀太多書、可以早早嫁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塑造了女性的性別身分。

本次演講,李玉珍老師簡要地介紹宗教與性別研究的現狀,也點出該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並以自身的研究經驗與聽眾們分享跨領域的研究方式,鼓勵更多的學子未來投入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