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簡介:
臺師大歷史學系於2024年5月23日邀請本系畢業生蔡瓈萱回母校分享經歷。蔡學姐在2017年畢業於歷史學系學士班,而後選擇轉換跑道,踏入商務產業。蔡學姐目前就職於群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osetta.ai),擔任商業成長與發展主管(Head of Busines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蔡瓈萱學姐。圖/ Rosetta.ai
蔡學姐分享,雖然自己經歷過迷茫時期,不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也不清楚歷史系畢業後要做什麼,但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後,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老師的身分,於是改變想法,朝著不同的方向努力,「我還很年輕,想做的事情很多,無需強迫自己一定要成為老師或者某種樣子」。畢業後,蔡學姐發現自己對各式「產業」產生興趣,陸續從事服裝業、國際業務業,以及美甲業等不同領域,最終發現自己更喜愛與廠商對接而非與零售和消費者聯絡。
當時群神科技當時正處草創期,該公司的產業模式引起蔡學姐的好奇心,因此進入公司後成為第一批員工,擔任與國外業務聯絡的角色。她笑道:「公司處於草創期,我自己其實也是,正在學習新事物的階段,真的是全新的挑戰。」
蔡瓈萱學姐與同事。圖/ Rosetta.ai
蔡學姐透過林欣宜老師的課堂習得許多能力,培養從根本性出發去驗證的習慣,並能夠從「理所應當」的事物中開始反思。欣宜老師不斷提問並引導學生思考的教育方式使她能夠認識事物的更多層面,她認為歷史系教學的重點不在於那些歷史知識,而是讓學生建構批判性的思考模式,並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如梳理脈絡與增強邏輯思維。這些能力能夠套用至各行各業,因此學生不必將自己設限於歷史研究或與歷史直接相關的行業。
此外,蔡學姐也分享了陳秀鳳老師在課堂上給予她的啟發。每當秀鳳老師在課堂上熱情地教學時,都能夠神奇地使教材與史料變得更加有趣,「雖然有時候不理解老師為什麼可以如此快速進入狀態,但或許對事物的熱愛會讓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透過秀鳳老師,蔡學姐意識到,就算是十分專業的老師也曾經歷摸索期,也會有不了解或不適合的領域。因此,學弟妹們也不必過於擔心或感到挫敗,初入大學若不適應老師的上課方式是非常自然的事,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並慢慢嘗試了解老師所建構的歷史脈絡,一定能跟上老師想表達的知識與概念。
歷史系的老師們會以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去教授知識,學生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蔡學姐推薦學弟妹若有機會可以修習大碩合開的課程,體驗不同的上課模式,不受死板的課程侷限。
就蔡學姐的觀察與經驗,特別是來自私立高中的學弟妹更容易被規則限制,難以習慣更多元的授課方式。若是希望授課老師能夠做出適當調整,學弟妹也可以通過填寫期末評鑑與問卷等形式回饋意見。對她而言,課前預習非常重要,事先從原始資料建構概念,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
蔡學姐分享初入大學時也與學弟妹一樣懵懂,直到大二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讀什麼。大多數人都是從懵懂的探索開始,再到自我目標的追求,最終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希望學弟妹們能夠從大學教育中培養學問的基礎並找到學習方法,將習得的內容運用自如,內化的知識比分數更為重要,而且分數也並不全然代表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同時,蔡學姐希望學弟妹們學會區分「喜歡」與「擅長」的差別,兩者皆重要,這是找到自我目標的其中一步。
「適性培養很重要」,蔡學姐有感於與我們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會影響我們的就業選擇,但培養孩子擅長的領域才是適切的教育方式,並且,認識與探索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她從家庭中意識到自己心中的渴望與追求,正視並且肯定自己,不願順從他人設下的規範,努力達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順從的角色很難找到自己,若一昧地追求他人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必定會感到非常辛苦與疲憊,那不如拋棄標籤」,也藉此鼓勵學弟妹勇敢拋棄標籤做自己,人生沒有一定的模樣,若是對任何事務有興趣都應該勇敢嘗試。
畢竟,人生若不向前跨出一步永遠不會知道結果,且不該抗拒或逃避責任,必須迎刃而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步一腳印,無需急躁地渴望一蹴而就,蔡學姐溫柔提醒:「放慢腳步,是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人生很長,總有時間做到我們想做的。
蔡瓈萱學姐與學妹歷史系116級胡佳萱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