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維與創新
100級系友李昀訪談訪談

  • 訪談/撰稿:趙仕桐(本系112級)
  • 訪談時間:2024.06.12

受訪者簡介:

李昀,臺北人,歷史系100級畢業,大學畢業後短暫就讀歷史研究所,後負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商管學院攻讀管理學理學碩士(MSc in Management)。在學期間曾獲得3D列印商用落地項目競賽冠軍。回國後任職於鴻海、華碩等科技企業,負責機器人及5G專案管理與業務開發工作,現任職於光寶科技,負責5G產品業務開發。

創新與歷史有何關係?

李昀是個熱情洋溢的人,她說自己喜歡冒險與挑戰,更會與想法特別的人交友,但這種個性的人為何會選擇看似保守或路徑依賴性強的歷史系就讀,似乎成了個有趣的問題。「歷史很有趣」是歷史系學生常說的理由,但為何有趣?是誰讓它有趣?在李昀的情況裡,她認為歷史讓她接觸到西方哲學思想及其強大的解釋性,這些都符合她當時高中生的需求。同時,李昀在景美女中語言資優班時,一位台大歷史所畢業的老師讓她不僅喜歡上英文,也愛上了歷史。老師的嚴謹工作態度深深吸引了她,除了課本還有一套完整的自製講義,並教授基本的研究方法。這樣的工作態度讓李昀十分欣賞,也奠定了她對史學研究態度的基礎。

大學生活中的多樣化

在大學時期,李昀積極參與系上的活動,尤其是歷史週的戲劇演出。她曾飾演一位受制於傳統觀念的中國婦女,通過一連串的衝突與張力,最終在自由戀愛中擺脫了時代的桎梏。這樣的經驗顯示,歷史系不僅是所謂保守的象徵,而是提供了檢視過去社會傳統的現代視角,並對個人觀點進行詮釋的平台。

除了社團與學術活動外,李昀對西洋史也深感興趣。楊彥斌與劉紀曜老師的課程成為她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依據。大二時,她憑藉優異成績獲得學校的獎學金,前往姐妹校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進行暑期交換。這次經歷不僅為她後來再次赴倫敦深造打下基礎,也拓展了她的國際視野。在倫敦的生活讓她深刻體會到個人主體性的重要性,並學會自主規劃與管理個人目標。交換期間,她走訪了英國各地,深深感受到「原來世界這麼大」的震撼,這段經歷也讓她開始思考更多職業發展的可能性。

倫敦印象

當時,歷史系有直升研究所的計畫,不需考試,但需考察學生平時表現及由老師組成的評審團評估的研究計畫。李昀大三時提出了探討台灣咖啡館演變的研究計畫,並在大四確定獲得進入研究所的資格。然而,她在歷史所讀了不到三個月後,選擇休學,準備赴英國進修。

在準備期間,李昀曾考慮是前往美國還是英國,最終因過去的交換經驗選擇了英國。她認為英國一年制的碩士課程相對高效,但也意味著學習生活非常緊湊。雖然在交換期間已經遊覽了英國各地,但碩士學習期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她提到,在英國的學習環境中,老師們特別注重學生成績,認為這是多年來累積的結果。面試進入商管學院時,老師們著重考察學生的領導力,並要求考生在一頁篇幅內清楚陳述自己的研究主題及學習動機。

在學期間,除了傳統的商管學院課程外,她也參與了多國籍同學組隊參加的3D列印商業落地項目競賽。他們計畫將3D列印機應用於百貨公司,依照客戶個別需求製作客製化禮品。在討論過程中,李昀充分發揮了她文科背景的優勢,提出將紀念品與當地文創藝術結合的創新想法。這個商業項目競賽不僅涉及橫跨會計、組織行為學、經濟學、新創科技與行銷學等領域的營運邏輯,還挑戰了如何降低成本並實現規模經濟的問題。最終,他們成功擊敗眾多工程背景更強的競爭隊伍,贏得了冠軍。

2013在UCL

面對挑戰、把握機遇、正向態度

畢業後,李昀選擇回台灣發展,她認為台灣在創新科技領域競爭力較強。儘管擁有歷史本科及管理碩士學位,畢業於錄取率僅5%的名校,回台灣找科技業工作卻是處處受到挑戰,因爲缺乏產業相關經驗,屢屢遭到拒絕與挫折,不過這些經驗增強了她面對挫折的韌性。經過屢次的履歷投遞和面試後,最終她有幸被一家日商百年企業的印表機公司Brother錄取,開啟了她在科技業的職業生涯。後來,通過一系列機緣巧合,她先後服務於華碩與鴻海,目前擔任光寶科技的Principal Business Development,她認為設計一套有效商業策略,對於團隊達成共同目標非常重要,才能穩健自信地前行。

2016在台北電腦展

文科與理科有分界?

歷史系的同學們常自嘲進來歷史系是因為數理科不夠好,畢業後進入產業界時常需要與不同背景說著不同語言的同事工作例如理工背景的同事,如何溝通與合作就會成為一個問題。儘管自己未必會直接接觸技術,但溝通能力尤為重要。理解工程團隊的框架,並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識,不僅是文科生的挑戰,也是機會。近年來,終身學習的理念越來越被強調,李昀在負責5G業務時,需要閱讀3GPP(註)的原文資料,這使她意識到廣泛學習的重要性,不要將自己框限在特定領域。

給學弟妹的建議

近年來科技業已然成為台灣經濟的驅動引擎,帶動股市創下新高。對畢業生來說,科技業的薪資與福利誘人。除了參與股市外,歷史系的畢業生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參與這個趨勢,甚至是投身其中呢?相對於技術出身的同事,文科生可能有更廣泛的視野和思考維度,這在團隊管理中至關重要,而且技術終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滿足人的需求才是目的。在學期間,多培養策略性思維能力(在一系列選擇中進行深思熟慮),這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至關重要。

李昀分享了管理學大師Roger Martin的策略五抉擇論:Winning Aspiration(勝利的靈感)、Where to Play(應該參與哪些領域)、How to Win(如何取勝)、Capabilities(能力)和Management Systems(管理系統)。她強調,要先有目標、清晰自己的願景;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思考如何贏得競爭;通過觀察競爭對手和自我優勢,建立自己需要的能力;最後,在個人層面上有效管理自己的職涯和時間。只要保持學習、樂於接受新事物、勇於接受挑戰,無論在科技業還是其他領域,都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註)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是一個致力於制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技術規範的標準化組織,涵蓋從2G到5G的技術標準。3GPP由七個組織夥伴組成,確保全球標準的統一性。它通過「版本」管理技術規範,每個版本都包含更新和改進,例如5G的Release 15和Release 16。3GPP的標準在全球廣泛採用,確保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技術互操作性。它還涵蓋了前沿技術,如毫米波、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mMTC),推動了各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總體而言,3GPP在推動全球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和標準化方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